中国公司要在海外资本市场上“大打出手”了。这本来应该是一件好事,至少看上去总比中航油的丑闻要光彩得多。那么,在这样一场国际化的大戏中,有哪些看点呢?大概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资本“大手笔”。这次收购的对象尤尼科是美国大型石油公司,收购的竞争对手雪佛龙为美国第二大石油公司,够分量。购买价格方面,雪佛龙是164亿美元,其中75%是股票;中海油是185亿美元,而且全部是现金。成败尚且不论,勇气可佳。
第二,美国政治献金。如果没有这次“掰腕子”,我们还不太了解美国企业参与政治的情况。在联名上书政府要求严查中海油收购案的41名美国众议院议员中,有22人在过去的3届选举中从雪佛龙公司收取了政治捐款。可以看出,虽然这些美国公司不是什么“国有企业”,但是他们参与政治的“力度”比我们的国有企业并不差。显然,尽管中海油的报价比雪佛龙公司高,但是对美国政府的政治影响力却处于下风。我们的企业能够学习他们堂而皇之的“捐款腐败”吗?
第三,独立董事反对。董事会是公司执行机构。6月29日,尤尼科公司的董事会发表声明,坚持向股东推荐由雪佛龙公司收购的方案。在这之中似乎没有听到什么反对的声音。可是中海油方面,尽管董事长傅成玉雄心勃勃,但是对于比对手多付出高达15亿美元来收购一个负债累累亏损很久面临破产的石油公司,四位资深独立董事要么甩袖辞职,要么坚定反对。这也是一个信号。
第四,股东决定一切。一场争夺受到政府、股东、经营者、债权人等各个方面的态度影响。如上所述,美国政府很可能倾向于“保护民族经济”;中国政府的态度没有美国态度那么明确。国际投资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将中海油信用评级列入“负面”,对一下子拿出那么多现金表示担忧。当年日本企业收购洛克菲勒大厦也曾轰动一时,后来损失也不小。作为企业,最直接的利益者和决定者是股东。这一切都得在8月10日尤尼科公司将召开的特别股东大会就雪佛龙公司收购方案进行表决时才能揭晓。
中国人有魄力,敢在美国“太岁爷头上动土”。不管能否购买成功,中海油都是赢家。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