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欧盟和美国齐齐对来自中国的纺织品发难,中国与欧盟以连续10小时左右的通宵达旦式会谈,终于以备忘录形式达成妥协,其后中国还需和咄咄逼人的美国交手,中国纺织品的命运实在过于多舛了。我不想讨论谁在当年中国加入WTO工作组报告书中埋下了第242段定时炸弹,但总觉得近年来中国不仅在出口产品,也在出口生命中的血和泪,目前这样无自主销售渠道、无自有品牌和专利技术、也几乎没有附加值的“三无”型出口之路,还能走多远?
我们不妨看看中国在出口怎样的纺织品。以衬衫为例,薄熙来曾经在巴黎对法国企业家抱怨说,中国要出口八亿件衬衫,才能进口一架空客380。一些拉美商人甚至抱怨中国竟然在出售一美元衬衫,真不知道这些衬衣是如何制造出来的。欧美纺织工人拿着相当于中国纺织工人10倍左右的工资,享受着几乎无微不至的社会保障,以及廉价的中国产品。而中国工人的境况呢?中国的一些纺织厂中,老板无休止地要求工人加班加点。媒体曾经披露,有些工人不得不在生产车间躺在地铺上休息,有些工人因连续加班病倒,老板在证实工人的确身体很虚弱后,工人被赶出宿舍,死于乘车返乡的长途车中。
我们不妨再看看中国在出口怎样的皮革制品。我们看到了温州鞋在海外屡遭重创,在俄罗斯被查扣,在意大利和西班牙被焚烧。可是这些皮鞋又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呢?往往是西方竞争对手刚刚推出新的设计,不到一个月,在中国鞋城必然能出现惟妙惟肖的廉价仿制品。至今作坊型的制鞋企业仍然遍布温州。在中国鞋帽箱包出口行业中,仍然有不少厂商在使用含有苯、甲苯、二甲苯成分等有毒粘合剂,那些淳朴的乡村少女为了微薄的收入,每天淹没在高浓度的毒气中工作十几个小时。
也许有人说,我所列举的状况太激愤了,因为如果这些来自乡村的工人缺乏如此残忍的就业岗位,那么他们的生存就会面临更残忍的挑战。据说纺织行业创造的就业岗位高达1900万个;据说中欧之间一旦爆发纺织品贸易战,中国可能丧失40万个就业岗位。对这种说辞我们不妨算一笔账。第一,纺织品出口行业的确创造了就业,但近年来进城务工者的急增和 “民工荒”形成了鲜明反差,越来越多的打工者宁愿在城市中摆摊设点沿街叫卖,也很少愿意进入血汗工厂,仅仅北京一地,这样的人口就高达400万,血汗就业真能带来光明未来吗?第二,粗略估计目前每年至少有30-50万中国工人丧生于血汗工厂,这已经和中欧纺织品贸易战丧失的岗位相当了。第三,靠着榨取青壮劳力的“人口红利”难以持久支撑中国出口,目前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有1.85亿。假定他们的月收入较之相对人道的状态每月偏低200元,那么企业每年因此而多得了4400亿的纯利!这没有考虑青壮劳力今后生老病死缺乏保障的牺牲,也没考虑漂流在城市中的约300万打工者子女缺乏恰当义务教育的再牺牲。
中国纺织品的困境只是中国重数量不重质量,重竞争不重秩序,重外向型激励不重内在改革的缩影。一个人往往不死于疾病,而死于讳疾忌医;一个产业也往往不死于贪婪政绩和利润,而死于对贪婪的过度放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