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视窗
月度资讯
温州奥康:10亿坎不好迈
朱雪尘
日期:
2005-01-03
浏览次数:
1349
王振滔出差常常一个人,身边一个秘书都没有,或许王振滔这种不讲排场的性格,正是典型的精打细算的温州商人。
谈到温州模式的话题,王振滔不想多讲自己的创业经历,他说令他最为苦恼的是温州的小企业做大。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小也有小的苦恼。
家族的坎怎么迈?
当年还是游街串巷的小木匠的王振滔,现在已经成为了中国首屈一指的鞋王。但在王振滔看来,家族企业规模达到10亿便很难发展,这或许就是家族企业的一道坎。
王振滔告诉记者,按照典型的温州模式,奥康皮鞋的信息、设计、进货、加工、销售一连串的操作过程都是围绕家族或者亲友的链条,即使做大以后,奥康皮鞋50%—60%进货也是由温州当地进货。
王振滔认为:“在家族的链条上,利益的分配绝大部分围绕家族成员进行,而管理者也是家族成员,这就极大地限制了非家族人员的进入。”
为此,王振滔希望从公司治理结构入手,对温州家族企业进行一定的改革。从管理层面基本聘请职业经理人,董事会引入独立董事。
虽然,对于组建财团一事,王振滔认为当初也有走出家族企业,打造一个资本平台的目的。“温州改革开放早,民间资本充足,而我们9家联合起来,意在创造一个载体,打造一个突破家族的资本平台,因为很多事情凭我们单个企业是无法做成的。”
但是,从前一段中瑞总裁杨新泉的离任却可以看到,温州的企业家们或许还没有找到离开家族的感觉。
温州缺人不缺钱
如今令王振滔最为苦恼的就是温州缺乏人才。“在温州,地域非常小,人才少,企业多,一个人往往有很多的企业争抢。为此,温州市政府想了很多办法吸引人才,2004年的国际人才大会就在温州召开。”
为了挖掘人才,王振滔先后报考了中欧管理学院、长江商学院,除了学习管理课程之外,王振滔还希望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人才,来为奥康服务,可以说是煞费苦心。
请到人才费力,留住人才更不容易,而王振滔用自己的诚心和诚信留住了很多一起创业的老人。奥康的副总经理李启泽与王振滔同班——当年王振滔还是班长,去武汉推销皮鞋,两人结伴;办厂又是一人管销售一人管生产。企业做了十几年,这在温州“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特殊重商文化里简直是个奇迹。李启泽说,“我还要跟王总一直共事到60岁一起退休呢。”
被逼出来的老板
曾经有过一段时间,温州喜欢用崇尚经商的“永嘉文化”来粉饰自己,但是现在已经少有人提起了,为什么?因为温州人今天的成就是被贫穷“逼”出来的。
“永嘉文化讲究‘利义并举’,大家共赢,而这可能正是温州的家族企业需要注意与突破的,大家应该一起走出去。”
曾有一段时间,温州的假冒皮鞋给温州的制鞋业声誉造成坏的影响,但是王振滔认为:“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温州人又重新认识到‘永嘉文化’的含义,做到了永嘉文化的回归。”
版权声明:未经《英才》杂志书面许可,对于《英才》杂志拥有版权和/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北大商业评论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向《英才》杂志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