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给他们冠以“高考状元”这一称谓时,他们也许并不知道在这个荣耀的光环下,是怎样的期许。若干年后,当我们再次审视他们时,他们是否已成为人中之龙凤?他们是否依然有着追逐的梦想?他们又经历了哪些坎坷与磨难?
我们也怀着一种好奇:最优秀的人才如何能找到最适合的位置?
趁着高考回归30年之际,本刊记者分别寻访了上世纪70,80,90年代的三位高考状元宋新宇、龙赞和张锐,请他们讲述自己的成长历程。
宋新宇:上世纪70年代,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位老人也解了一道锁,冲破群众推荐上大学。高考再次来临,当时的年轻一代不再沉闷迷惘。
龙赞: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大学生进入一个“迷茫失落”的时期,在中西方不同文化价值观的碰撞下,他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激情思潮的洗礼。
张锐:上世纪90年代的大学生喜欢强调自我,但更加务实,喜欢专注于个人的成长感受,在无数商业领袖的传奇故事的影响下,他们期盼着创造奇迹。
1979年河南省状元,1981年公派留学德国,科隆大学本科,管理学硕士、经济学博士。1991年任职于德意志银行;1993年加入罗兰·贝格公司历任顾问、项目经理、中国区董事总经理;1999年创办易中创业公司,担任公司董事长;现创办xue24.com, 向中国市场推出面向中小企业的培训一揽子解决方案。
最好的领域一寸宽一里深
口述·宋新宇
中国的教育向来是让人从众,这是非常有害的观念,所以在中国,最好的只可能有一个。
读大学的时候我就有了这种意识。在北大上了一个学期以后,我被公派到德国留学,读的是企业管理,实际上大学本身给我企业管理的教育基本没有用,唯一的用处是最后给了我一个文凭。但也没办法,在那个时代,爆发了“求知热”,追求知识也是个趋势。
硕士期间,出于兴趣,我开始观察市面上有没有好玩的理论,受益最大的是我接触了一个不是教授写的管理教程,他从来没有出书,也没有当成教授,在德国,他不被主流学派接受。
那个人叫MEWES,在中国几乎没有人知道他,但在二战后的德国,那些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企业老板都是按照他的理论做事,德国最好的那些企业都说他们是受了这个人的影响。他的信条是:你选择的领域最好是一寸宽,一里深。
做一件特立独行的事情,这样自信才会回来。一个人能够成为状元,只是在某个时间段,这样一想,天外有天其实无所谓,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总会有生存空间和乐趣。
中国有很多这样的企业,有些人已经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一,但即使我跟你说了他的名字,你也不知道他是谁。他们的行业太窄,但他们耕的很深,虽然很多人不知道他们,但他们已经足够伟大。
我也一直想成为这样的创业者。我在1999年创办了易中创业,为中小企业做培训。到了2000年,互联网非常热,我因为过去的经历,被好几家风险投资看上了,考虑之后,选择了一个相对有把握的事情:帮一家家电企业做电子采购的平台。
其实当时,我对互联网的了解还非常肤浅,况且2000年的时候互联网行业没有人不浮躁,从投资者到我们这个团队,也有一些浮躁和跟风的心理。几个月之后,这个项目宣告失败。
那时,我才发现,我失去了常识性的判断,因为本来没有可能的事情,说久了自己都会相信。反思过后,我想起了MEWES的那句话: 你选择的领域最好是一寸宽,一里深。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在我已经能够沉下心来做事,我想这其实很重要。
1985年湖南省文科高考状元,教育学博士,联想互动学习模式创始人。1994年毕业后去湖南某大学任教,1996年任《企业导报》、《中国直销研究》主编。1998年,在中国第一个竖起了亲子教育的牌子。著有《亲情鸡汤》系列丛书、《英语词汇联想记忆》、《有效学习的16个策略》等11部书籍。
每个人有特短也有特长
口述·龙赞
我上大学的时代是个激情冲动的年代,迷茫中各种思潮此起彼伏,而我一直在寻求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然而想象总会与现实有一些差异。1994年,我去了湖南某大学任教,但对于一个充满激情的年轻人来说,那样的工作绝对不会成为理想。
于是,经朋友的建议,我开始涉足股市。然而,不久之后中国股市便进入低迷期,股价指数跌回很低水平,可我沉迷其中,陆续赔了近200万,欠了一身债,迫不得已我决定下海经商。
当时,父母对我彻底绝望了,亲朋好友也是咬牙切齿,我甚至觉得家里也没有我容身之地。一想到自己是昔日的状元,如今却走投无路,我不禁黯然神伤,愧恨不已。
那个时候我暗暗发誓,一定要重整旗鼓,做一番事业出来。后来,我辗转来到北京,无意中,我发现市场上盗版的直销书很畅销,于是开始了直销文化的研究。
后来,我进了《企业导报》做主编,以《企业导报》为载体创立了《中国直销研究》子刊,对阶段性的中国直销文化进行研究,推动成立中国市场学会直销专家委员会,出了《直销规范读本》,对规范中国的直销市场起了一定作用。
当1998年,我开始转向亲子教育的研究,在中国第一个竖起了亲子教育的牌子,并成立了牡迪亲子教育研究所。在山东、海南、河南、广西等地开展浩大的“亲子教育中国行”活动,宣扬亲子观念。亲子教育影响和帮助了很多人,这让我很有成就感。
亲子教育的理念其实还是缘于我刚进大学时的一次经历。
1985年我以574分湖南文科状元的成绩考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进了大学才发现周围同学和我的差距,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学生,分数很低,却和我出入于同样的校园,一时间特别沮丧,感觉自己吃了大亏。那一天我感冒了,躺在宿舍,只等着别人给我买药送饭,我当时的思维就是:我是最优秀的,理所当然该得到别人更多的照顾。结果没有一个人理我,我非常恼火,一气之下就想退学。
当时我们系的女辅导员劝慰我,带我到上海各个地方旅游,带我到黄浦江坐船。搞心理研究的她对症下药,她对我说,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你在学习方面是比别人优秀,但别人可能在其他方面胜过你,你应该把心放开一些。
经过她无数次的教导,我的心态慢慢发生了转变,视野变开阔了,精神境界层次提高了,从那以后我成了一个不需要别人做思想工作的人。
因为这次经历,我发现人是可以改变的,教育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我苦心研究,并首创了亲子教育模式,提出了特短的概念:每个人有特短也有特长,要看到两面,这样既不沾沾自喜也不自卑,对自己有个更准确的定位,使自己得到更快的提升。
现在我一面研究中国直销体制,一面继续推行亲子教育,虽然没有太大的知名度,但接触了很多企业家,做了不少培训。
我和别人最大的不同就是我的心态很好,很自信,我觉得在自己的领域做到前列了,我就很成功了。
1998年广东省文科状元,北京大学法律和经济双学位、国际金融法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后加入摩根士丹利,成为该银行首位在内地直接招聘至境外金融市场工作的中国籍员工。2005年回国,创立了魔时网任CEO。
要事业不要职业
口述·张锐
当年高中状元,我的内心一直挺平静,并没有特别大的狂喜。我觉得状元本身能说明的东西很少,一个省的高考第50名跟第一名的差距只有五分,五分的差距在五张试卷上体现得微乎其微,为什么我是状元呢,只能说我运气还不错。这个事情有什么好炫耀的吗?说穿了它就是一个没有价值的噱头,所以在大学里我对这个事情一直比较低调,不愿意说这个事情。
而且状元的身份还造成我一种特殊的仲咏心理,仲咏是中国古代很典型的一个神童形象,五岁便能指物作诗,成人之后却沦为普通人。所以我永远都在怀疑自己是不是就是这个仲咏,有一种仲咏的身份危机。危机感也不一定是坏事,它让你时时警醒,不要让自己太骄傲。
也因为这种身份危机,我总会去想我应该比别人更努力一些,我的侥幸心理应该更少一些。从进大学,到大学毕业之后进入摩根,再到创业,可以看到我一直在奋斗中,我是一个挺有危机感的人。
百万年薪又怎么样,在摩根的工作只不过是一个职业,我要的不是职业,而是属于自己的事业。我认为工作有三种心态:第一种是“就业心态”,只把工作当成解决生存问题的一个途径,这种心态下常常会有“望断天涯路”的迷茫;第二种是“职业心态”,把工作看成是发展自身、实现自我价值的起点,人也会变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最后一种是“事业心态”,这时则会有种“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境。只有拥有事业的心态才能对工作保持兴趣,拥有激情,非常专注地长期做好这份工作。
做互联网一直是我的梦想,我不害怕失败,敢去冒险。敢于冒险可能是我一个重要的性格特点,我很喜欢中文里一个有趣的词汇——舍得,不去舍弃就不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