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视窗
月度资讯
欧倍德为何自损其身?
本刊记者·陆军
日期:
2004-07-02
浏览次数:
1068
他一心一意提高公司业绩,并实现了在中国的大规模战略扩张,但却在赴德国总部开会时突遭解职——
嘉宾:美商硕鼎企管顾问公司董事长 林正大
零点研究集团董事长 袁岳
事件背景
全球第三大建材超市连锁商欧倍德在其德国网站上突然发出通知,称其中国区总裁李凤江从3月5日起离开欧倍德公司。同时,欧倍德公司创始人及当时董事长Manfred Maus之子Markus Maus连升三级,至欧倍德中国总部担任COO一职,代行CEO职权。
之后,欧倍德采购部近20名员工因被指为“恶意怠工”而离职,负责采购的副总裁张拓正加紧重构一支采购团队。人事振荡下,欧倍德部分店业绩出现两位数的负增长,扩张计划也减缓步伐。
李凤江在德国留学毕业后,即被Manfred Maus派回中国开拓市场。欧倍德在欧洲市场采取连锁加盟形式扩店,在中国和俄罗斯采取了不同策略。去年年中以来李凤江为百店计划改善流程进行的PDCA计划,并据此明确提出了“小总部、强区域”的战略方向,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将采购和开店事宜等交给区域中心来完成。
欧倍德在中国的快速扩张,总部却传出不和谐音,一再爆出要将其欧洲业务出售给翠丰集团的子公司——百安居控股公司的传言。同时,中国区又在猎头聘用、广告促销、供应商选择方面传出部分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的消息。
专家观点
不同时期需要不同的中国总裁
林正大:这是典型的职业经理人和总部之间的矛盾问题,企业在快速发展期最常见的矛盾问题有两个,一个是战略性的矛盾,一个是理念型的矛盾。
战略上,到底要求快还是要求稳?
对于这一点总部在想什么,区域职业经理人可能并不完全掌握。沟通不足或者总部有不好说的话,或者总部正在做的事不方便让李凤江知道,或者李观察到的中国情况和总部的想象不一样,中国和欧洲市场差异大。一旦和总部沟通不好,没能让总部了解和接纳自己的想法,双方在战略上就会有误差,战略性误差越来越久,就会造成信任上的裂缝。
另外一种是理念——要控制还是要放权?
对总部来说,要发展快但要能够掌握,这两点是很难平衡的。如果要市场切进快,那采购权、人事权等等就该考虑下放。从案例中看,“欧倍德中国对猎头聘用、广告促销、供应商选择上传出部分管理人员滥用职权”,说明这些权力下放对总部来说有些失控。
如果放权使底下的人权力加大,势必使下面的人更多根据自己的判断去作决定,而当这些人的判断与总部不一致,总部就会觉得底下的人滥权。
控制和成长具有不一致性,转型阶段要加强控制,因此转型企业和创业团队的冲突屡见不鲜。有句古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为他是创业期的人,但打江山之后的坐江山就更要求控制了,他就不合时宜。
从不同阶段的不同目标看,在转型期由追求规模到追求利润,欧倍德在中国市场草创期赚的钱投入扩大规模,到一定程度后,股东老拿不到钱,就会失去耐性。但过于关注秩序,成长就会踩刹车,李的事件后,欧倍德中国业务出现下滑迹象。
从对李的种种描述中可见,他是一个信心十足、意志坚定的人。这样的人主观性比较强,行动力和创新力很强,但这两者与后两者是有冲突的。德国人规范、保守,母公司属于稳健型企业,但有一个冲撞型的中国总裁,好像一个妈妈带着三四岁的调皮孩子,这孩子你抓不住,一会儿去碰人家的头,一会儿又去扯小女生的头发。妈妈觉得不好控制。欧倍德总部可能害怕就这样在中国发展下去,可能中国区权力越来越大,会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而难以收权。
那么总部现在是否应该开始强调规范和整合力?这种困扰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常有。对欧倍德来说,失去这样一员大将总归是一个很大损失。由此看李凤江离职后采购队伍的大量离职,一方面可能是总部要肃清李凤江的势力,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这些骨干在一起想另做些事情。
应选择哪种策略?
袁岳:这里面涉及两点——公司政治和跨国公司在地方化策略中的操作模式。
我看这个案例时,感觉到这其实是一种公司政治模式,是个全国政治和地方政治的协调问题,在这里是区域负责人和全球负责人之间的协调问题,作为区域负责人的李凤江是否能体会全球负责人的意图。或者说本区域的发展可能有他自己的特殊情况,如何与你的上级领导沟通。
我觉得李的离职是个典型的政治斗争的模式,李代表了地方、诸侯派别的发展思路,并有一些追随者;欧倍德的全球也就是中央有另外的发展模式。
从结果来讲,这个中央、地方的政治模式不是一个成功模式,因为最后双方关系破裂了。这个案例提醒我们:工作冲突的解决成本是微小的,公司政治冲突的解决成本是巨大的——李并没有得到什么实质性的好处、欧倍德公司实际也是损伤了。
从跨国公司的地方化策略角度讲,跨国公司地方化一般有两种策略——全球一致策略和本地化策略。比如吴士宏到微软时,一直抱怨微软的地方化策略不够,仅仅靠全球化的一致策略不能符合中国国情,行不通的。
当然,也有一些跨国公司作这样的选择——如果中国是个坑坑洼洼的市场,他只要平坦的、可以全球一致管理的那一部分,而不是要全部市场,比如外国银行、DHL这种公司,他对中国这块蛋糕,只要上面的一块奶油就行了。因此他不需要你搞什么本地化,只要求你强有力地贯彻全球化策略就行了。
这涉及到欧倍德本身的策略选择——如果选择全球化策略,那你就不该任用一个对本地化那么有企图心的人;如果选择本地化策略,总部就应该调整对中国的策略态度。本案中的冲突就在这——李凤江的本地化企图和总部的策略不一致,战略计划和战略人才不一致。
中国是一个神奇市场,跨国公司无论制定怎样的策略都显得保守。因此作为总部设在德国这样一个平稳国家,总部当初对李的充分授权也没想到是这个样子——总部对中国、俄罗斯也是有本地化策略态度的,但双方对本地化的认知程度可能不一致。
这件事上是没有对错之分的——这是一个对中国市场的企图心和对操作模式掌控性的协调问题。而对李凤江而言,也不存在对错,他只是在这场公司政治中的失败者而已。
版权声明:未经《英才》杂志书面许可,对于《英才》杂志拥有版权和/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北大商业评论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向《英才》杂志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