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视窗
月度资讯
南方香江不该发生的错误
本刊记者·唐凯林
日期:
2004-06-02
浏览次数:
785
市面上有这样的传闻,说“山东临工”的整个股权收购,完全是其高管有意借道“南方香江”,推行蓄谋已久的MBO。
舞台上正在进行一场精彩的时装表演,女模特穿着最新潮的服装摆弄出各种姿势,刺目的镁光给出了最及时的回应,台下观众正陶醉其中。
“哎吆”!女模特突然蹲了下去,原来是脚扭了,现场一阵哄笑。尴尬,是女模特此时最贴切的心情。
南方香江的要约收购也遭遇了这样的尴尬。
在南方香江对“山东临工”的《要约收购报告书》中,由于缺少收购方的财务审计报告,中国证监会以此为由,对“南方香江”的要约收购作出了暂不受理的决定。一场盘算已久的要约收购遭到了搁置,“观众”一片哗然。
早在2002年12月25日,“南方香江”就已经成功收购了“山东临工”6595万股国有股中的5095万股,总价款达2.3亿元。股权转让完成后,“南方香江”晋身为第一大股东,占股28.97%,山东工程机械集团公司退居为第二大股东。
入主后的半年时间里,上市公司的业绩就增长了50%以上,“南方香江”的控制人刘志强、翟美卿夫妇备受鼓舞。
但是必然有人会问:占股28.97% 的“南方香江”已是其第一大股东,为何还要打破证监会持股30%的界限发出要约收购报告?此次要约收购目的何在?
“南方香江”的说法是:此次是希望通过主动发出收购要约,以增持目标公司的股权为目的。因此被冠以我国A股市场中第一例“主动要约收购”的帽子,吸引了各方面的关注。
根据公告显示,“南方香江”对“山东临工”的10752万股流通股的要约价格,以30日均价的90%计算,为7.31元/股;对1500万股非流通股的价格则为4.68元,较其2003年第三季度的每股净资产3.651元,溢价27.17%。
不难发现,“南方香江”对流通股的要约收购价7.31元,比前一日市场收盘价10.6元低了3.29元,于是有人怀疑此例要约收购又将成为一场“秀”。因为流通股持有者不会每股以损失3.29元的代价向“南方香江”投怀送抱。国有非流通股4.68元的要约价倒是有一定的吸引力,它已经明显高出“山东临工”2003年第三季度每股3.651元净资产1元多。由此看来,“南方香江”此次要约收购的真正目标无非是在打“山东临工”剩余国有股的算盘。
于是,市面上就有了这样的传闻,说“山东临工”的整个股权收购,完全是其高管有意借道“南方香江”,推行蓄谋已久的MBO。如果“南方香江”能顺利以4.68元的价格购得剩余国有股权,“山东临工”的管理层下一步将联合部分职工集资成立一家新公司,然后从“南方香江”手里回购上市公司优质的核心资产。
然而,“南方香江”的一个错误把所有的猜测都打破了。
但是证监会同时明确规定,上市公司《要约收购报告书》披露的信息中,应包括:“收购人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收购人应当披露其最近三年的财务会计报表,注明是否经审计及审计意见的主要内容;其中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经审计,并注明审计意见的主要内容,采用的会计制度及主要会计政策,主要科目的注释等。”但在“南方香江”已公布的《要约收购报告书》摘要中,偏偏缺少收购方的财务审计报告。
“南方香江”的这一失误使其之后的主动要约收购之旅变得前途未卜。在此次要约收购消息对外公布前后,“山东临工”二级市场股价大幅上涨,“南方香江”为此将必须多准备出1亿多元的现金应对流通股股东可能抛售的股票。不知刘志强、翟美卿夫妇有没有做好应对的心理准备?
版权声明:未经《英才》杂志书面许可,对于《英才》杂志拥有版权和/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北大商业评论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向《英才》杂志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