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有两种希望残存:一是各级政府力推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二是各级政府严格限制高收入阶层购买多套商品房。
中低收入阶层的一生辛劳,能否足以购买一套商品房?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需要一系列的假设,但很遗憾,结果令人悲观。
我们先定义一个三口之家,夫妻均在工作,有一个孩子。假设两口子的工薪收入是普通城镇职工的收入,那么根据国家统计局2006年7月对全国5.6万户城镇居民的调查,这夫妻俩的年可支配收入大约是2.4万元;根据江苏等省的调查,中等到中等偏下组的恩格尔系数大约在0.42左右(已是小康水准),那么,这对夫妻每年的最大储蓄为1.392万。
我们再定义这对夫妻的受教育年限为12-15年,那么,其工作年限大约为30-35年。如果以35年计,那么这对夫妻一生的储蓄量为48.72万。
我们接着定义这对夫妻目前是无房户,那么他们是否有可能在35岁之前,依靠公积金或者商业贷款的方式,购买一套商品房?在35岁之前,这对夫妻的最大储蓄为20.88万,扣除用于孩子和老人的两项开支之后,这对夫妻可用于购房的最大资金量为16.88万元。
根据中原地产的统计,东部沿海地区普通住宅的均价大约在每平米3950元,一套建筑面积80平米、实际使用面积在55平米左右的商品房需耗资31.6万元。如果运用商业贷款,那么,这对夫妻的房屋首付款应为9.6万元,商业贷款22万元。按照他们可能申请到的最长商业贷款20年期计算,等额本息法下,他们的月供大约在1600元。由于存缴年限和余额有限,公积金对缓解这对年轻夫妻购房压力的作用相当有限。
接下来这个家庭将如何生活?无非这几种选择:1、考虑到月供已经超出了其每月1160元的最大储蓄量,因此需要进一步节衣缩食,或者寻找兼职机会补贴家用。2、向父母、亲友借贷。这对夫妻的生活将陷入困窘。请注意,这对夫妻并非低收入者,他们的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和家庭负担大致可以被纳入到中等收入水准。因此,在现有收入和房价下,70%的中国城镇家庭没有能力借助已有金融工具,一次性购置一套相当于目前人均住房面积水准的新商品房。
一生辛劳不足以添置一套商品房,怎么办?仍然存在多种选择:1、改买新房为买二手房,或者租房,但租房难以解决人户分离等一系列问题;2、努力进取,争取更高收入;3、期待更为有效的公积金制度出台,或者迁徙到房价较低的区域生活。
那么房价大幅度回落之后,这个普通之家并不奢侈的住房梦,有希望变成现实吗?恐怕仍然前景叵测。市场普适的是“钞票规则”,出价高者得之,如果有100套商品房,而以能够支付的金钱多寡衡量,这对夫妻排在第101位。用万科王石的话来说,就是“因为大部分房子被富人买走,所以房价才高。但是富人为什么要买那么多房子?不买房子,他们买什么?”
房价回落无非两种情况:一种是价格回落未导致购房者信心的崩溃,这时,排在这对夫妻之前的那100位购房者中,说不定反而有因此而格外多买几套房的,使得这对夫妻的住房梦雪上加霜;另一种是价格回落使得购房者信心崩溃,这时,恐怕中等收入的这对夫妻,看到比其更富裕者不敢购房时,难免也会信心动摇。
那么这个家庭的住房梦就彻底无望了吗?也许有两种希望残存:一是各级政府力推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二是各级政府严格限制高收入阶层购买多套商品房。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