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者所写的文字,仅仅表述他对某件事情的判断,读者需要做的,是阅读其逻辑和数据,独立地得出自己的判断,任何轻信都可能损害自己的切身利益。关于黄金能否增值保值的判断也不例外。
黄金能够保值吗?不少国人对此深信不疑,藏金热也越来越蔓延开来,但也许这仅仅是一种幻觉。真正的“欧元之父”罗伯特·特里芬曾这样说道:人们走遍天涯海角寻找黄金,然后历经千辛万苦把它们开采出来,最终却锁在了壁垒森严的地窖中,人世间还有比这更荒唐的事情吗?从长周期来看,自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之后,黄金丧失了作为国际本位货币的地位,其重要性急剧下降。
目前金价上涨的大牛市大致始于1999年,而2001年官方黄金储备抛售行为的渐渐平息,为金价恢复性上涨创造了较好的氛围。但即便如此,7年来的金价,仍然不过从每盎司200多美元,上升到600多美元而已。过去20年,国内金价不过从每克不足70元上升到160元而已,而其间我们的货币收入早已增长了12倍以上。也许我们可以说,过去20年间,黄金不仅不保值,反而令投资者损失惨重;过去7年,黄金才具有一定的保值色彩。要期望通过长线投资黄金来保值似乎并不明智。
金价的变幻莫测更增加了投资难度。一般而言,股票投资只要具备宏观、行业和个股的基本分析能力就可以了,房地产投资只要对地段、业态和开发商有一定了解也大致足矣,但金价决定要错综复杂得多:一是要考虑黄金总体的供求平衡,那些不确定的额外需求对金价有大影响;二是要考虑国际政治因素,诸如美国和伊朗之间的冲突等等;三是要考虑国际经济的因素,美元、欧元等汇价的变动都会明显影响金价;四是要考虑纽约或者伦敦市场上主要交易者的意愿、现货和期货价格波动等等。和预测金价相比,国债等证券的价格预测,显然要简易得多。犹如过山车一般的金价,使得短线投资黄金也需要相当高的智慧和技巧。
接下来的问题是,对国人而言,“买金容易卖金难”也是不得不考虑的因素。国内黄金投资无非就是三种渠道:第一种是投资伦敦金,但商业银行要参考上海黄金交易市场适当加价;第二种是投资“纸黄金”;第三种是投资纪念金条、金币等黄金藏品,但迄今为止除了熊猫币的奇迹外,还未曾听说有其它黄金藏品显著增值的故事。近期也出现了一些声称能直接为客户代理黄金外盘的经纪公司,但这总让我联想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国内以“金中富”为代表的红小豆期货之著名骗局。
黄金不可一世的辉煌时期已经过去了,过去7年,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投资渠道存在着,黄金是其中不太出色的一种。交易品种的匮乏和流动性的欠缺使得炒金更多地是一种不太理性的行为,当然你仍然可以听到金价即将突破每盎司1000美元的大胆预测。但是从我的视角出发,黄金能够保值也许是一种幻觉。
那么从长线看,什么投资是最划算的呢?我以为是品德,是才能。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
是美元要贬值不是人民币要升值
文·樊纲
当前的“全球不平衡”(Global imbalance)问题,主要不是我们的问题,不是人民币被低估的问题,而是美元被高估、美元要贬值的问题,是“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的问题。
国际货币体系在战后基本上是以美元为中心,叫“美元本位”。对于美国人来讲这是一个软约束的货币体系,可以任意发放货币;美国只要印票子,就能在全世界买东西。这就是一个“私人物品”被当成“公共物品”来用的时候发生“败德问题”的典型情况。正是这个原因,造成了美元有不断贬值的倾向,而且贬值从来是对美国有利的。美元是国际本位货币,它要贬值直接表现为要求其他货币升值。今天人民币面临的其实就是这样一个问题。这就是这个不对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特点。总之,在现有制度下,世界经济不平衡的基本原因是美国的逆差,而不是中国的顺差,是美元要贬值而不是人民币要升值。
“美元本位”的体制一天不改,我们与美元的摩擦就不可避免(除非我们出现高额通货膨胀)。
为了避免损失,我们也需要适当地使人民币有管理地浮动,通过适当升值来使各种损失的总和(包括升值本身可能造成的损失)最小化。
从长远来看,一个高速成长、通货膨胀率又较低的经济,必然要经历本币升值的过程。给定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难以改变,国际市场上对人民币的压力会越来越大,早一点开始渐进式地进行调整,比长期不动最后问题积累太大,不得已一下子大幅升值,要更少风险,更少震荡。
人民币要升值,但是在目前阶段汇率不能自由浮动,也不能大幅度升值。屈从市场的压力大幅度升值或者自由浮动,相当于由我们单方面承担调整世界不平衡的全部责任。即使调整之后,不平衡减少了,美国还可以继续增发货币。我们小步浮动,美国的逆差不消除,它还可能做点调整。所以,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中国现阶段是最合理的。一个可信的、浮动幅度相对较小又相对稳定的升值过程,也有利于减少市场上的投机活动。
究竟在目前阶段小步上浮的幅度应多大,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对我们有利的、合理的“年升值幅度”需要满足以下的一些标准:一是给定目前中美两国利率的差异,幅度要足够的小,使得投机者投机人民币升值没有多大的收益;二是在目前世界不平衡和我国贸易顺差扩大、外汇储备太多的情况下,年升值幅度又要足够的大,以真正起到减少顺差也减少投机活动的目的;三是升值幅度要有利于促进中国的生产企业创新升级,又不对他们产生大的冲击,使他们有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调整,在调整过程中继续保持市场竞争力。中国的企业也应该逐步习惯汇率的浮动,因为汇率自由浮动毕竟是我们早晚要实现的市场机制。我们不能以汇率不变(变量不变)来保护弱不禁风的企业,同时培养出一批懒汉型的市场管理者。
最后需要认识到的是,在目前“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下,不平衡会是一种长期的现象,这种不平衡本身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在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下,我们总是被动的一方,作为发展中国家,又总是较为脆弱的一方,所以还是要积极应对,尽可能地避免损失,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系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
为何不理直气壮设防外资并购?
文·鲁桂华
一个沉寂已久的话题,因为凯雷并购徐工一案而再度成为热点:要不要对外资并购设防?正反两种迥异的观点,争执不下。
在资本相对稀缺的背景下,可以预期的是,继续吸引外资,将是我们长期、基本的政策取向。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资本牟利的本性。为了赚取长期、稳定、高额的利润,外资必然要培育并维持某种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又无不来源于某种垄断力量。这种垄断力量,将赋予资本通过控制供给数量来索要高价,以谋求高额利润的能力。
藉并购消灭竞争对手,是获得这种垄断能力的手段之一。2001年,全球第二大轴承供应商德国的舍弗勒公司与西北轴承合资,两年后,舍弗勒全额受让中方股份,从而消灭了一个竞争对手,控制了中国轴承市场25%的份额。今年6月,舍弗勒开始把并购目光投向洛轴,如果遂愿,其市场份额将达到50%以上,从而获得中国市场上的定价能力。虽然现在没有一个行业为外资所垄断,但资本具有垄断的天然动机。
控制技术,保持技术的独占性,是资本获得垄断力量的另一手段。如果可口可乐公开其配方,它何以长期赚取高额利润?因此,“以市场换技术”显然忽略了资本的牟利本性与天然的垄断动机,往往是市场“换”出去了,而技术却没有“换”进来。只有在竞争中谋生存、谋取短暂而不是永久竞争优势的努力,不断地促使厂商开发新产品、应用新技术,促进自主创新与技术进步。因此,外资藉并购谋求垄断地位往往抑制而不是促进创新。
外资企业固然是中国法人,但其控制人在境外。中国境内的外资企业,不过是其全球运营体系的一个部分。资本的牟利本性和全球资本流动的便利,决定了一旦中国经济形势呈现出某种不确定性时,中国境内外资企业的控制人可能迅速调整其在全球的资源布局,从而加剧中国经济的不确定性。
外资的目标未必与本国民族资本和产业政策的目标一致。因此,对跨国的并购活动实施必要限制以维系本国经济体系的安全,是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共识。中海油收购优尼科被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以国家安全为由否决这一事实说明,就连以自由为核心价值观的美国,也对外资的跨国并购实施一定程度的限制。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为什么不能理直气壮地为可能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和市场竞争秩序的外资活动设限呢?
对外资并购设限,是否会影响我国吸引外资?答案是否定的。首先,约束跨国并购活动以保护本国经济体系安全是全球共同的游戏规则,我们为外资并购游戏定规则并不影响外资的流入。其次,游戏规则的稳定性比规则本身更为重要。不妨想像这样一个游戏,我们和我们的对手在同一个起跑点同时起跑,当对手大幅领先并且接近终点时,我们告诉竞争对手,游戏规则改变为回头跑向起点且先回到起点者胜出,竞争对手还会继续和我们游戏吗?因此,为外资并购设防,保持防御规则的透明、稳定,既合乎国际惯例,亦彰显公平,不致引起引进外资的大幅下降。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