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沉寂已久的话题,因为凯雷并购徐工一案而再度成为热点:要不要对外资并购设防?正反两种迥异的观点,争执不下。
在资本相对稀缺的背景下,可以预期的是,继续吸引外资,将是我们长期、基本的政策取向。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资本牟利的本性。为了赚取长期、稳定、高额的利润,外资必然要培育并维持某种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又无不来源于某种垄断力量。这种垄断力量,将赋予资本通过控制供给数量来索要高价,以谋求高额利润的能力。
藉并购消灭竞争对手,是获得这种垄断能力的手段之一。2001年,全球第二大轴承供应商德国的舍弗勒公司与西北轴承合资,两年后,舍弗勒全额受让中方股份,从而消灭了一个竞争对手,控制了中国轴承市场25%的份额。今年6月,舍弗勒开始把并购目光投向洛轴,如果遂愿,其市场份额将达到50%以上,从而获得中国市场上的定价能力。虽然现在没有一个行业为外资所垄断,但资本具有垄断的天然动机。
控制技术,保持技术的独占性,是资本获得垄断力量的另一手段。如果可口可乐公开其配方,它何以长期赚取高额利润?因此,“以市场换技术”显然忽略了资本的牟利本性与天然的垄断动机,往往是市场“换”出去了,而技术却没有“换”进来。只有在竞争中谋生存、谋取短暂而不是永久竞争优势的努力,不断地促使厂商开发新产品、应用新技术,促进自主创新与技术进步。因此,外资藉并购谋求垄断地位往往抑制而不是促进创新。
外资企业固然是中国法人,但其控制人在境外。中国境内的外资企业,不过是其全球运营体系的一个部分。资本的牟利本性和全球资本流动的便利,决定了一旦中国经济形势呈现出某种不确定性时,中国境内外资企业的控制人可能迅速调整其在全球的资源布局,从而加剧中国经济的不确定性。
外资的目标未必与本国民族资本和产业政策的目标一致。因此,对跨国的并购活动实施必要限制以维系本国经济体系的安全,是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共识。中海油收购优尼科被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以国家安全为由否决这一事实说明,就连以自由为核心价值观的美国,也对外资的跨国并购实施一定程度的限制。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为什么不能理直气壮地为可能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和市场竞争秩序的外资活动设限呢?
对外资并购设限,是否会影响我国吸引外资?答案是否定的。首先,约束跨国并购活动以保护本国经济体系安全是全球共同的游戏规则,我们为外资并购游戏定规则并不影响外资的流入。其次,游戏规则的稳定性比规则本身更为重要。不妨想像这样一个游戏,我们和我们的对手在同一个起跑点同时起跑,当对手大幅领先并且接近终点时,我们告诉竞争对手,游戏规则改变为回头跑向起点且先回到起点者胜出,竞争对手还会继续和我们游戏吗?因此,为外资并购设防,保持防御规则的透明、稳定,既合乎国际惯例,亦彰显公平,不致引起引进外资的大幅下降。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