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告别了流动性过剩的阴影,接踵而来的却是严峻的利率风险。
目前被广泛谈及的一个话题是,中国银行业充斥着严重的流动性过剩,因此市场资金充裕,低利率时期仍将维持。表象上看来确实如此,而事实上流动性问题正被快速消化,银行业已经走过了历史性低利率的谷底,也明显摆脱了跌入流动性陷阱的危险,但是另一种危险悄然降临,即不可扭转的、中长期的持续加息风险。
银行系统的流动性状况如何?目前人民币存款余额比贷款余额多10.27万亿,存贷比仅为67.3%,似乎存在大量资金闲置,但细致来看恐非如此。为什么中国银行业并无高达10万亿的流动性过剩?一是银行系统持有大约5万亿国债,此外,银行系统持有其它各类流动性较高的资产,包括金融债、企业短债和央行票据等,余额大约有2.2万亿,因此,扣除银行系统所持有的上述资产,只有2.8亿的流动性。二是商业银行在央行的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大约有2.3万亿,扣除掉法定准备金率之后,银行系统尚有1.1万亿的过剩流动性。三是还需要考虑到沪深股市一级市场的资金需求。对于中国银行业的资金运用规模而言,这样的流动性过剩不是什么大问题。
同时,其它许多显著迹象表明,困扰中国银行业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正在迅速消退。值得罗列的佐证有三点:一是超额准备金率的持续下降;二是目前货币市场的资金收益率持续走高,困扰银行近一年的短期利率倒挂问题已不复存在;三是随着沪深股市一二级市场的逐渐活跃,通过该渠道分流的资金,在年内至少还有2500亿左右的潜力。结合上述三个因素观察流动性过剩,再考虑储蓄增速的放缓,大致可以判定的是,到2006年第四季度,流动性过剩就不再是什么值得忧虑的大问题了。
才告别了流动性过剩的阴影,接踵而来的却是严峻的利率风险。我倾向认为,2005年下半年可能是这一轮空前低利率的底部,利率上升必然从短端向长端传递,导致收益率曲线由短及长开始整体上移。
这种判断据何而成立?一是考虑到全年信贷投放可能达到2.7万亿左右,比年初预期目标超出2000亿,这显示下半年信贷形势明显趋紧。二是就利率而言,长债价格下跌必然给商业银行带来严峻挑战。货币市场收益率上升0.5个百分点花费了3-4个月的时间,长债收益率的上升可能更费时更滞后,但长债品种的价格下跌,可能会使商业银行持有的5万亿国债市值减少数千亿的水平,银行系统必须从现在开始就做好对付利率风险的持久战。
银行业走过低利率的谷底还带来了一个戏剧性的副产品,即年内人民币升值节奏的放慢。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变动实质上是简单的利率平价,人民币利率的走高,以及美联储放慢加息节奏,导致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短期利率差异的缩小,因此人民币升值节奏也会放慢。
总结一下,金融基本面的变化如下:一是流动性过剩问题在年末基本消除;二是低利率时期的转折点已经出现;三是银行业面临严峻的利率风险压力;四是年内人民币升值幅度较之预期为小,年底恐难突破1美元兑换7.8元人民币的水平。我的一个更夸张的直觉是:在过去三年,所谓紧缩性货币政策,是雷声大雨点小,而从现在开始,金融市场将很难避免紧缩气息的逐渐弥漫。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