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习惯以成败论英雄。
在资本市场被戴上退市风险警示的*ST(special treatment)上市公司,一只脚实际上已经踏进了退市的深渊。他们只能成功,他们没有任何退路。
在中国证券市场160多家ST公司中,我们找出其中的50家,他们是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一个侧面缩影,记录并思考他们,最大的启示可能就在于失败与成功往往只有那咫只之遥,他们是后来者前行的警示路标。
落魄的*ST
翻开大部分*ST公司最初的招股说明书,你会发现*ST公司们都曾有那么一段美丽的花样年华:他们大多曾是所在行业的市场前三,曾是中国资本市场中的骄子。然而一切来去匆匆。困境和失败好像来的太快,他们大多还没能细品人生的成功快意,一时间就险象环生,濒临绝境。
明德平,空军出身,曾任联合国军事观察员,参加过柬埔寨军事维和,获联合国远东维和司令部荣誉勋章两枚。*ST实达(600734.SH)董事长。
明德平2003年对记者说:“我们将用三年的时间来打造一个新实达。2003年,实达要培养出一支强有力的渠道队伍;2004年,优化销售体系结构;2005年,全面提升销售体系的整合和增值能力。三年三个台阶,实达将会发展成为一个多元化的IT硬件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
三年过去了,明德平的战略蓝图还未能完全展开,公司就掉进了亏损的泥潭。2006年6月22日,*ST实达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已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由于2005年巨亏,如果2006年再亏损,实达将就此暂停上市。
和明德平同样收到证监会调查通知的还有*ST百花(600721.SH)的刘威东,这位做过法庭庭长的女董事长,面对已连续两年亏损的财务报表,面对大股东之间复杂的权力纷争,刘威东的日子不会好过。
“大树底下好乘凉”,相信稍有年龄的人都不会忘记长岭冰箱的这句广告词。1986年就进入冰箱制造业的陕长岭(000561.SZ),曾是全国先进的纺织电子科研生产基地,长岭冰箱也曾是中国家电市场上畅销的名牌冰箱之一。
作为陕长岭一员老将的李升前刚刚接替杨修福出任董事长,李升前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南京斯科特主导下的重组计划彻底告吹,还有今年一季度净亏700万元和高达4205万元应收账款的糟糕报表。能否将长岭从退市的边缘拉回来,要看李升前怎样把长岭这个壳快点儿卖出去。
会计师出身的闫万鹏仗着河南建投的一帮人马,在2005年岁末,愣是以4400万元的股权拍卖价格,取得了华美科技在*ST春都(000885.SZ)18.75%的股权,成为实际上的第一大股东,掌握了春都董事会的实际控制权。
闫万鹏上任不久,就扯出“水泥换火腿肠”的资产置换大旗,无奈时运不济,刚好赶上国家的宏观调控,压缩水泥行业的产能。最终无论闫万鹏怎样折腾,2006年一季度还是亏损了744万元,闫万鹏也于2006年7月3日黯然下课,同样来自河南建投的蔡志端接过权杖,依靠河南建投这棵大树,再把什么优质资产置换进春都?股东们急盼着蔡志端快点儿带来一线生机。
有靠山的*ST
在这50人的榜单中,有一群人本来与所在的ST公司毫无关系,是资产重组这个利器把他们空降到这个阵营中来。他们既幸运又充满压力,相比那些捉襟见肘的老总们,他们身后往往有着巨大的财力支持,但同时他们也背负着力挽狂澜,再树希望的重任。
*ST屯河(600737.SH)的董事长郑弘波就是其中一个。
结束被新疆德隆控股的噩梦后,*ST屯河被中粮集团全面接手,新上任的郑弘波和他的搭档覃业龙被中粮集团委以重任,经过中粮集团高达14亿元的债务偿还后,今年一季度的财报显示:屯河每股已有2分钱的微利。目前*ST屯河最大的困境在于受前德隆资产5.86亿元质押冻结的影响,无法实施股改,《英才》记者就此致电其董秘办,询问其股改进程时,秘书用了“非常非常困难”六个字来回答记者,毫无疑问,股改是横在郑弘波面前的一道大坎,更致命的是现在中粮也渐渐对股改的进展失去了耐心,但愿做过教师的郑弘波终能带领屯河跨过这个坎,为自己书写一个漂亮的资本市场教学案例。
和新疆屯河有着相似命运的还有*ST科龙(000921.SZ),他们都曾是所谓产业整合“高手”们的手中玩物。
提起科龙,所有人都会想到已经身陷囹圄的顾雏军。今天的科龙,是一个被查出三年共虚增利润3.87亿和一堆诉讼纠纷缠身的巨亏企业,2006年7月6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又正式受理四位小股民和两名律师状告科龙虚假陈述致其亏损的诉讼案。摆在来自海信集团汤业国面前的就是这样一个麻烦不断的烂摊子,在青岛海信6.8亿元的资产重组之下,科龙暂时还在证券市场里逗留着。科龙身处毛利润率很低而且竞争已是白热化的家电行业,东家海信集团荷包里的银子也并不充裕,由于2005年年报迟迟不能公布,股改也始终无法进行,汤业国要带领科龙死而复生,困难极大。
*ST的大限
证监会规定的所有上市公司的股改期限是今年底,正好和*ST公司们最后的扭亏期限是同一个时间表。完不成任务的将暂停或终止上市。
两个大限,最后通牒。
也许托尔斯泰那句话该改了:成功的公司有相同的幸福,不幸的公司都有相同的不幸。
“ST公司通过这两个大限,相当困难。”有业内人士这样评判,“所有的ST公司几乎都是积重难返,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公司治理结构混乱,关联交易复杂,违规担保过多,资金被大股东掏空。而且许多ST公司这四个毛病都有。”
在《英才》记者的电话采访中,相当多的*ST公司董秘办的电话长期无人接听,就算有人,相当一部分公司竟是安排对公司一无所知的人在那里装模作样地值个班而已,连“窗口形象”都已无从顾及,破败之象,暴露无遗。
参与股改,积极扭亏,是下半年所有*ST公司老总们的全部工作。
管理层并没有打算把*ST公司的老总们推进绝境,毕竟他们大多代表的是国有资产,在证监会、国资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等五部委拿出的《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中,为困难户的老总们给出了政策性的输血条款:“对于业绩差的公司,鼓励以注入优质资产、承担债务等作为对价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即通过一个好的重组方案,引进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注入优质资产,使业绩提升,如果流通股东对此表示理解,对价方案就容易达成一致,从而完成股改难题。
*ST公司的老板们必须置之死地而后生,和时间赛跑,才可能逃离退市的深渊。
莎士比亚说:要么生存,要么死亡。用在这里再恰当不过。
对ST退市制度的点评
金融专家:丁大卫撰稿/整理:彭华伟
一、只有成败才能论英雄
企业管理的对象是资产和负债;企业经营的目的是盈利。作为国家和公众投资者的经营代理人,必须给投资者一个明确而又满意的交待。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风险。
二、生死乃自然规律
同其它生命体一样,企业不能只生不死,因此没有永远卓越的企业企业一把手的主要任务就是不断地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创造潜力。如果一个管理者用三五年将企业搞的红红火火,接下来就是衰退、倒闭,那么他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至少不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三、退市警示机制要加强
很少有人会怀疑退市机制设立的良好初衷和愿望,但多年的事实证明,在很大程度上,“ST”的退市警示机制有待加强。在中国,退市机制为投机者、炒作者提供了很多题材和机会。如何加强退市机制的警示作用,是当前必须研究的重大问题。
四、退市标准,有待优化
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标准有很多,仅以利润/亏损为标准未免太片面。一个企业的利润可能很高,但它的自身价值可能很低,反之亦然。若按中国的退市标准,包括新浪在内的很多在美国上市的公司都早该退市了(新浪97年每股亏损$4.42,98年亏损$0.05,99年亏损$1.72,2000年亏损$3.44,2001年亏损$0.91,2002年亏损$0.36)。同样一个企业的销售额可能很大,但它的利润有可能是负的。
根据我创建的金融树价值体系,利润的发生是过去的事(树根),即账面价值,因此体现的是过去价值。投资者更关注的是企业的现在价值(树干)、预期价值(树冠)及未来价值(树梢)。这就是为什么尽管美国股市的退市率很高,但很多连年亏损的企业没有被摘牌的原因。 预期价值即市值是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的价值,然而,预期价值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中国的退市标准应随着市场有效性的逐步提高,不断优化,使其更市场化,更易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