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组织结构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全球范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跨国公司正在发展成为产业链的集成者。面对世界产业发展新趋势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国内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如何提升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提高对产业的系统集成能力?
发展中国家企业的边缘化危险
20世纪90年代以来持续至今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其实质是外部环境变化下的,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推动力的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生产环节的转移已经成为当前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最为突出的特征,并且正在逐渐演变成一种全球生产网络化的趋势。随着全球市场竞争的加剧,这种趋势进一步加强,全球产业组织结构、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跨国公司采用兼并、重组的方式剥离非核心业务,保留和加强核心业务,并且在国家政策的积极支持下,进一步加强产业的集中程度,形成核心竞争优势,从而由产业链顶端的原始品牌制造商(OBMs)向居于产业链核心地位的系统集成者转变。
在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所推动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绝大部分都处于全球生产网络价值链的低端,在跨国公司对整个价值链拥有绝对控制权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往往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如果这种状况不发生改变,经济全球化的最终结果将可能只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资源的控制和掠夺。
中国公司国际竞争能力仍弱
目前,我国经济体系正逐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已经形成了开放的市场体系,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逐步发挥,实现了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转变了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了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所属行业通过改革,逐步转变为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已初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中国企业已经初步具备跨国经营的能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凭借突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成功实现了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和返回,发展了一批具有国际品牌的宇航技术与产品,使我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中石油、中海油等石油企业也通过资本运作,开始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5年,我国已经有19家大型国有企业跻身世界500强行列。联想、海尔、中兴等一大批具有活力的新兴企业阔步挺进国际市场,品牌影响越来越大。
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与知名跨国公司相比,我国企业发展的基础还比较弱,在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在品牌、技术、人才、资金、管理等方面差距都比较大,真正具有国际品牌和跨国经营能力的公司较少,在国际市场分工中大都处于价值链低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已跻身大公司行列的企业也主要以国内市场为主。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特别是当前全球产业集中加剧、核心竞争更加激烈的状况,如果不进一步加快改革调整,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还会被进一步削弱。
成为产业价值链的系统集成者
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对于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制约国内企业竞争能力迅速提升的外部环境仍有待改善。企业要快速发展,一个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经济环境必不可少。因此,坚持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支持和扶持企业的生产经营、技术开发、资本运作等活动,按照公开、透明的原则制定完善的市场规则尤为关键。同时,在制度层面上,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也很重要。此外还应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的改革和稳定发展,完善资本市场,发展风险投资、产业基金等金融工具,引入技术市场、二板市场、政府采购等市场工具,改善投融资环境。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全球产业越来越向巨型跨国公司集中,拥有核心技术和具备持续创新能力是这些公司能够占据产业链高端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这么一来,这些跨国公司更加有能力运用自己雄厚的资金、全球的资源、集聚的人才等优势,增加技术创新的投入,成为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主体。因此,我国走自主创新之路,构建创新型国家,就要进一步落实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转变发展模式,使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和技术系统集成的重要载体,将创新与研发资源向企业集聚,改变我国企业处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为主的价值链低端状况,最终成为产业价值链的系统集成者。
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国内企业要认真研究并确立自己的竞争战略。为适应全球产业集中发展模式的要求,必须进一步整合资源,归核化发展,集中力量培育并发展自己的核心业务、核心环节,把不具有竞争优势的或非核心的业务剥离出去,优化资产结构,树立企业在市场中的领先地位;必须具备系统集成的能力,对价值链中的技术、知识等资源进行整合,强化对价值链的控制、协调和规范能力,获取规模和协同效应,成为“系统集成商”;必须采用“产业计划”的培育模式,选择、培育能够与其进行全球合作的“战略供应商”和“外延公司”,积极带动产业链各层次的共同发展,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优势。
近年来,跨国公司加大了对中国的投资力度和产业的渗透力,通过合资、合作和兼并重组,提升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竞争的全球化已经表现为竞争的本地化。无论是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等高技术行业,还是金融、零售、餐饮等服务业,国内企业都已面临跨国公司的竞争。在这种环境下,“走出去”的竞争实质上已经成为国内企业的生存竞争。我国企业必须积极主动应对,变被动为主动,研究分析全球产业的组织结构、生产方式的发展模式,加强战略管理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向产业价值链的上游延伸,创造自己的国际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逐渐向具有跨国经营能力的企业转变。
(作者系中共十六届中央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