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视窗
月度资讯
是掠夺还是拯救?
文•本刊记者 戴璐
日期:
2006-10-29
浏览次数:
2102
是掠夺 还是拯救?
争论方
路风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企业与政府研究所所长
蔡惟慈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杨瑞龙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龙国健 长沙建筑机械研究院副院长
2006年3月,两会期间,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对媒体谈到,跨国公司对中国行业龙头企业进行掠夺式收购,言语间危机感深重。
“如果听任跨国公司的恶意并购自由发展,中国民族工业的自主品牌和创新能力将逐步消失,国内龙头企业的核心部分、关键技术和高附加值就可能完全被跨国公司所控制……”
李德水的上述言论,也有着切实的背景。
2005年12月间,美国卡特彼勒公司野心勃勃的收购计划逐渐被曝光,据《中国经济周刊》的报道,“卡特彼勒计划并购的谈判对象几乎囊括了中国机械制造行业的几大龙头企业:厦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宣化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等。”这条新闻有如平地惊雷,各路专家陆续站出来对新一轮外资收购浪潮以及在这个过程当中政府应采取的措施,激烈争论。对老牌国企改制,卸掉传统包袱,激发新的活力,大家都不反对,但是对处于龙头地位的国企,应走怎样的改制路径,在国退民进的争论减弱之后,引进外资是否可以拯救老牌国企?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正方:国企改革不应盲目对外开放
作为业内中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蔡惟慈指出,当前外企进入中国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资本输出分量在加重,对中资企业的影响力在加强。“人家想得很远,目的是要从根本上消除将来中国企业与之一争高低的可能。”
对这个问题,很多学者的立场是一致的,路风几次对媒体表达了自己对中国龙头企业被海外巨头并购的担忧。2005年12月7日他在《工人日报》上说:“这其中的危险性很大。卡特彼勒的目的不仅是要控制中国工程机械的龙头企业,它要吃掉的是整个行业。”杨瑞龙则将这个问题提升到国企改革该走什么样道路的深度,“中国当前核心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是改革。中国如果不改革只保护,死路一条;如果不改革就开放,中国民族产业到最后难免全军覆灭。”
路风则公开指出,国有企业不缺钱,深化改革有很多好的模式,不单单是一卖了之。
与外资进入中国的“攻城略地”相比,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却频频受挫,在这样的背景下,蔡惟慈认为,“对于外资的并购,我国政府也应按照WTO的非歧视原则,尽快出台有关规定,不应再对外商来华投资的政策过于优惠,要给国内外企业一个平等的经济发展环境,不能够为了体现招商引资政绩而损害自己的利益,尤其是在税收方面。”
反方:吸引外资是一条出路
2005年12月14日,《机电商报》报道,长沙建筑机械研究院副院长龙国健参与了“由厦工改制引爆的争论”。他说:“……在一些大的企业发生了大的变化的时候,可能会给其它一些企业带来挑战,也可能带来机遇。我个人的想法,关于外资收购,人家要来收购我们,是我们的骄傲,收购也好,不收购也好,这不是最主要的,关键是我们的国有企业从旧的体制中解放出来。现在社会上有一种看法,只要这个东西留在中国,就跑不了,政府大概也是这种想法,这里面我认为要像徐工那样,做很多的政策防范。尽管是一张纸,也是不可少的。”
与之呼应的是,《中国经济周刊》的报道中援引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地方官员关于引资的看法,“对某些国企来讲,合资绝对是一条出路。国企必须改制,否则后面方方面面的事情都无法解决。”
在这场争论渐渐升温之时,北京大学教授施建淮从竞争的角度表明不引进外资一样存在着威胁(英国《金融时报》北京报道) “这些收购是市场行为,”施教授表示。“如果它们不收购你,那它们将通过竞争击败你。” 在他看来,政府不应干预外企收购国内企业。
版权声明:未经《英才》杂志书面许可,对于《英才》杂志拥有版权和/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北大商业评论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向《英才》杂志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