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视窗
月度资讯
何时全民“炒国企”?
张承耀
日期:
2006-10-29
浏览次数:
2119
Y417 英才解读 2P
难道国有商业银行背后标着“华人与X不得购买”?
何时全民“炒国企”?
文•张承耀
一个不大不小的新闻新近传遍中国:温州“炒房团”要到北京“炒国企”了。作为背景,一是国企缺钱,同时国企也能“放下架子”;二是温州人有钱,在某些地方碰了钉子后想要投资,现在,两方面“情投意合”,看上去真是一件“美满婚姻”。
二者结合是否一定能得到双赢?现在还不能肯定。温州人是不是“炒国企”也不能一概而论,投资大体上可分两类:战略投资和财务投资,前者其经济利益不仅在当期,行为长期化;后者经济利益主要在当期,行为短期化,“一把一利索”,正所谓“炒家”是也。这次温州人大概与房地产和煤矿情况有所不同。如果真想“炒”,股票、外汇、期货都是选择。他们并没有到那里去,所以还是有考虑的。
不管怎么样,温州人的动机是:有了钱,就要保值增值。听惯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却没听过老百姓资产保值增值。
从全国范围看,据说中国“游资”达到1万亿元,江浙沪三地就有8000亿元左右,温州市民存款余额1000多亿元。而我国2005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不过603亿美元。因此,如何利用“内资”是一个大问题。
想当年,英国一个“让国民分享成果”,英国电信国有股票卖给老百姓就有优惠;新加坡电信卖给国民也有优惠,几乎家家都买。所以如果说真正法律意义上的“全民所有制企业”,那么新加坡电信就是一个。
再看中国,垄断行业企业都纷纷到境外上市了,有的国有商业银行对国内A股上市根本不予考虑。为什么温州人不能购买?为什么全体国人不能购买?难道国有商业银行背后标着“华人与X不得购买”?
温州人给全国人民提供了榜样,北京主动转让国有企业产权的态度也很好。如果能顺利进行,那么,把全国老百姓的钱拿出来一些委托温州人去打理不也是一条出路吗?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中航油重组了,我们真正得到了教训吗?大家仍然比较怀疑。
赌股东还是赌董事
文•张大丰
中航油终于“顺利”重组了。虽然特别股东大会开得比较激烈,但是结果一切都在预料之中——这是一个大股东与小股东“双赢”的结果:对中国政府来说,一定要让中航油继续下去,不能破产;对于小股东来说,假如破产,就“血本无归”了。
其实,中国老百姓早就料到这种结局,因为外国人买中国企业的股票无非是买政府的信用。从这个角度看,新加坡小股民们“赌股东”是完全明智的。
中航油事件也许就要成为过去。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我们在这个事件中得到了什么教训吗?假如此事出在国内,假如是一家没有上市的国企,还能是这样的结果吗?如果国企中谁都有权力,谁都没有责任,那么企业出事情是正常的,不出事情倒是怪事。
再就是关于国企董事会建设问题。对此有很大的争论:一部分学者认为,如果保持国有独资公司的形态,可以在董事会层次进行变革,比如引进外部董事等等。当然,对于目前国资委派出的外部董事人们感到还不太“外部”。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既然是国有独资公司,就没有必要搞什么董事会,因为反正是大股东说了算,董事会只是配搭,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学者的意见表面上看似乎非常对立,但是实际上却有着一致性——那就是单纯的国有企业很难实现硬约束,只在董事层次上改革效果不敢保证,方向是正确的,但是并不彻底。
换句话说,中航油集团公司董事会的构成能和中航油一样吗?就算是一样的,最后的效果能完全一样吗?中航油重组了,我们真正得到了教训吗?大家仍然比较怀疑。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政府这种“为国企留空间”的思路,使得整个社会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战略缺失 全民埋单
文•贺军
中国一直致力于能源利用的多元化,其中包括用天然气来替代部分煤炭和石油。为了进口液化天然气,中国国有石油公司宣布准备建造约20座接收站。根据中国政府的预测,到2015年时,中国对液化天然气的年进口需求将达到5000万吨。
然而,天然气价格的飙升现在打乱了中国的这种部署。据《华尔街日报》不久前披露,至少在一笔价值数十亿美元、从海外购买天然气的交易上,中国已经打了退堂鼓,其他的交易也有危险。建设十几个天然气接收站的计划现在也搁浅了。
数年前,当国际市场液化天然气(LNG)价格较低时,一些国家(如印尼)曾希望中国大量购买该国出产的LNG。当时国内有关部门关心的重点是,如何为国有石油天然气企业的产品打开市场,而不是中国抓紧时机进口廉价能源。
正是策略上的失误,导致了中国在购买天然气问题上的被动。时过境迁,国际LNG的价格已大涨33%。由于国际LNG的价格已经这样,沿海LNG处于要么吃不饱,要么价格高昂运转困难。
实际上,中国政府这种“为国企留空间”的思路,也使得中国在石油进口上错过了最佳时机。1998—1999年初,当时国际油价下跌到不足10美元/桶,但为了解决中石油旗下公司停产导致的工人没事干的问题,当时的某些部门强烈要求油井恢复开采,亏损由国企和国家来承担。
战略上的缺失最终使得中国错过了廉价进口能源的大好机会,使得整个社会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带来的教训是,要解决能源问题,首先必须高度重视能源战略,这是未来中国经济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系安邦集团研究总部高级分析师)
农村金融能否获得实质性进展。
下一个投资盛宴
文•黄钦
2006年2月21日,中央公布的《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表示,“保证资本金充足、严格金融监管和建立合理有效的退出机制的前提下,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允许私有资本、外资等参股。”
2月20日,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在全国的合作金融监管暨改革工作会议上称,农村合作金融要争取用5—10年时间,分期分批逐步过渡到符合现代金融企业要求的有特色的社区性农村银行机构,以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这是否意味着农村金融可以成为下一场投资盛宴?金融资源属于稀缺资源,对于私有资本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从现有状况来看,外资进入中国银行业,目标通常限定在城市商业银行与四大国有银行。但全球开展农业小额贷款最多的荷兰合作银行,于2005年12月与辽宁省农村信用社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荷兰合作银行显然看到了中国广阔的农村金融市场其中蕴含的商机。
但农村金融如果要获得实质性的进展,就要保证中央政策的贯彻执行。另外,资本具有逐利的特性,要在呆坏账处理方面下一些功夫,让投资者看到清楚的收益回报。同时,农村金融机构的支农政策与资本的逐利天性也许会有相抵触的地方,达到双赢的状态,才是可持续发展的。
(作者系融勤国际中国研究院研究员)
版权声明:未经《英才》杂志书面许可,对于《英才》杂志拥有版权和/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北大商业评论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向《英才》杂志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