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视窗
月度资讯
日本一百步 中国五十步
钟伟
日期:
2006-04-07
浏览次数:
3381
Y408A 专栏 1P
日本一百步 中国五十步
文•钟伟
如果我们不纠缠于三两天的短视,人民币将何去何从?中国连续飙升的贸易顺差是否会导致人民币汇率遭受围攻?
有一则小故事显示一些官员或前官员对这个问题的极度乐观情绪。曾有人这样认为:如果美国停止与中国贸易,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会立即上升两个百分点;中国的劳动力优势是哪个国家也比不上的,譬如在美国售价120美元一双的名牌运动鞋,在中国的成本仅为12美元,而中国工人只拿了区区2美元的血汗工资,美国需要这样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中国在国外的外汇是3000亿美元,而外国在中国的投资是5000多亿美元,似乎还是我们高枕无忧。
但在我看来,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和汇率问题的确已经到了危如累卵的地步。我们也不妨看一下日本经济以及日元的悲剧性命运。
日元汇率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49-1971年,依靠380日元兑换1美元的固定汇率制,日本以出口导向型战略,实现了每年10%以上的经济增长奇迹,并且先后超越了英、法等国,使得东亚其他经济体纷纷效仿。接下来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1971年12月,西方十国财政部长通过“史密森协议”,精确地要求日元升值16.88%,并以此作为基准汇率上下浮动2.25%,从此日元告别了22年的固定汇率制走向温和升值。
第二阶段是1972-1985年,在这一期间日元兑美元平稳地从1:315升至1:200的水平,12年间每年升值5.2%,日元升值似乎并未影响日本走向高度繁荣的步伐,由于巨额的贸易顺差和资本内流,日本的外汇储备急剧飙升。但似乎谁都没有意识到,日元的持续温和升值带来的泡沫经济前兆,正如同温水煮青蛙一样伤害着日本经济的内在活力。
第三阶段是1985-1989年,1985年9月22日,在美国的倡议下,西方七国以“广场协议”维护了美元的地位,而世界其他主要货币的比率在两年内贬值30%,然后又是卢浮宫协议”,从而逼迫日元陷入不可克制的飙升阶段。有媒体报道说,这一期间如果将东京23个区的土地全部卖了,可以买下整个美国。到1989年,日本经济泡沫崩溃。
之所以重复上述历史,就在于担心历史总是会重演。比照中日经济发展模式,可以发现外向型增长的共同影子;比照1967年的日本和2004的中国,两者在人均GDP、人均电力消耗、城市恩格尔系数、产业结构,甚至世博会、奥运会的举办等都惊人地相似;比照日元,人民币也在经历了1983-2005年的22年固定汇率制之后,不得已进入了温和升值阶段;比照温和升值期间的日本外贸结构,几乎和当前中国一样也在经历着从纺织品为主,到以机电产品为主甚至以汽车为主的迅速升级过程。而我同样愿意相信,从尼克松冲击,到以广场协议为代表的多个协议中,日本精英也一定是竭尽全力,在克制日元升值步伐的同时,试图努力维持日本经济的繁荣,但终究不敌西方阵营。
日本人对这一幕也许是耿耿于怀的,否则吉川元忠就不会以《金融战败》来形容这段金融史,并叹息说,谁能意识到“战争”已打响?在看不到摸不着的无形战争中,往往败就败在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的大好河山拱手送给对手还浑然不知,这样的战败更惨更痛。
以此反观中国的汇率问题和贸易冲突问题,我是极端的悲观派。仍以文章开头前高官的论调为例,如果中国输出美国的产品仅仅赚取些微加工费,那么凭什么说,离岸价12美元或者更高一点的运动鞋,会显著影响每双120美元的销售价格?又凭什么说,美国订单不能渐进转移到印度、印尼等同样勤劳智慧的东南亚人民,并给这些国家带来增长奇迹?更凭什么说,如果美国就汇率问题向中国摊牌,中国握有可以反戈一击的王牌?我迄今看到的是“事情不至于如此”的乐观,1972-1985年的日本精英未尝不是如此侥幸心态。
也许日本的过去是一百步,今天的中国是五十步而已。在这里我们不妨重温赖斯2001年的一段话:“即使我们主张与中国保持经济往来,中国仍然是一个潜在威胁,中美需要合作,但当两国发生利益冲突时,美国绝不应害怕与中国对抗。”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
版权声明:未经《英才》杂志书面许可,对于《英才》杂志拥有版权和/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北大商业评论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向《英才》杂志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